汇通华城助力苏州地铁4号线开通
2017年4月15日,苏州地铁4号线及支线正式开通试运营。汇通华城作为地铁节能先锋,为苏州地铁4号线提供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的高效率管理和能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最大程度中央空调系统能效提升,同时给来往于苏州地铁4号线的乘客带来更舒适的环境体验。
苏州地铁4号线整体呈南北走向,由主线与支线两部分组成,全长为52.8km,设站38座,是苏州迄今一次性建成的最长地铁。
苏州地铁4号线采用汇通华城SECEMS环境控制及能源管理系统,通过对中央空调设备的自动化控制与管理,为地铁站提供集智能控制、能源管理、环境优化为一体的全面解决方案,确保通风空调各环节均处于高效、节能、可靠的最佳运行状态。
汇通华城在轨道交通领域坚持技术和服务模式创新,已成功为全国9座城市,23条地铁线路提供节能服务,系统综合平均提高能效20%~40%。未来汇通华城将凭借成熟的解决方案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持续助力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广东申菱地铁环控技术斩获国家技术发明奖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发奖励证书。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申菱环境”)主导参与的“地铁环境保障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传统环控系统矛盾凸显 “三大问题”亟待破解
问题一:地铁冷却塔带来诸多问题。地铁车站传统的通风空调系统,通常采用传统的“冷却塔+水冷冷水机组+冷水型空调末端设备”形式,需在地面设置冷却塔,因受地面空间限制、城市景观需求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位于繁华路段的地铁站点在建设期间很难解决冷却塔征地、协调、布置的问题,即使创造条件安装了冷却塔,也存在影响城市规划、破坏城市景观,以及占地大、投资大等问题。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冷却塔所产生的噪声、漂水、卫生隐患等对环境及周边居民产生很大干扰,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及卫生问题,频频引发居民投诉、维权,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问题二:车站土建规模大。传统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的制冷机房和环控机房占用面积大,导致车站规模大、土建初投资巨大。
问题三:运行能耗高。传统地铁车站通风空调系统存在冷却水系统和冷水系统,换热环节多,输送能耗高,过程损耗大。地铁环控通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占到地铁总能耗的30%~50%,导致地铁运营费用居高不下。
上述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与运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申菱创新地铁环控产品 打造绿色节能地铁工程
“地铁环境保障与高效节能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项目,针对长期困扰地铁工程建设与运营的环控系统环境不友好、运行能耗高、设备占地多、形式复杂等历史性难题,进行了十余年的艰苦攻关,创新发明了地铁环控系列新技术、设计方法及关键设备。
该新型地铁通风空调产品(全称“地铁隧道嵌装式全工况高效能空调系统”),采用“无塔冷却”蒸发冷凝与直膨空调集成技术,运用模块化设计与智能集控技术,于地铁车站的地下坑道因地制宜设置安装高效换热系统设备,取消了地面冷却塔,省去了传统地铁空调的制冷机房、冷水和冷却水系统设备和管路,全直膨系统,具有“无冷却塔、环境友好、经济节能、简约高效、智能调控、安全可靠”等显著优点。
该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经过两年的运行验证,使用效果良好。该系列产品主要包括:风道嵌装型蒸发冷却式直膨空调机组、风墙嵌装型蒸发冷却式直膨空调机组、机房安装型蒸发冷却式直膨空调机组、竖井安装型蒸发冷却式直膨空调机组等类型。
广泛适用于屏蔽门系统、开闭式系统等通风空调制式的新建地铁车站或节能改造项目。
申菱“地铁隧道嵌装式全工况高效能空调系统”三项重大创新突破
第一、取消了传统地铁通风空调系统必须设置的冷却塔,解决了冷却塔占地大、征地难、协调难、影响城市景观、噪声扰民等一系列问题,减少地面用地面积,节省土建初投资。
第二、取消了传统地铁空调的冷冻机房,大幅缩减车站土建规模,减少地下用地面积约200m2/站,每条地铁线节约土建初投资约4000万元(按20个地下站/线)。
第三、本产品采用最先进的蒸发冷却式直膨技术与智能集控技术,实现地铁站通风空调系统能耗相比传统产品降低30%以上,每条地铁线节省运行费用至少300万元/年(按20个地下站/线)。
第三,相比传统地铁空调系统产品繁多(冷水机组、组合式空调机组、多联机、冷却塔、水泵等)、供货厂家分散、招标过程繁琐等弊端,本系统设备供货一家集成,供货、安装及调试整体解决,不但减少了建设单位协调工作量、降低了管理成本,而且设备交期与质量更易控制,施工安装工期更短,十分有利于地铁项目建设进度。
据悉,目前该新型地铁空调产品已在全国10余个城市的地铁建设工程中示范推广,得到设计和业主单位普遍认可。业内专家表示,该项产品技术有可能掀起传统地铁空调更新换代的革命,应用前景十分看好。
您在找,我来帮——广州天河兰石公司实验室对外提供
煤改电低温热泵及2015版冰箱能效测试服务
广州天河兰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针对各中小企业测实验室不够用问题,于2017年3月开始对外提供媒改电低温热泵机组的测试服务,实验室低温可降到-25℃,依据《GB/T 25127.2-2010 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标准要求开展相关测试工作。
同时,针对冰箱新版能效标准GB 12021.2-2015测试周期极长,导致实验室不够用的情况,我司对外提供新版冰箱能效检测服务,该测试能力已取得CNAS授权,欢迎新老客户惠顾。
实验室一直坚持着“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高效、客户满意”的质量方针,凭借20多年的专业从事制冷设备性能实验室研制建造经验以及一批高素质专业检测人员,全天24h工作,为您提供专业、高效、精准、可靠的服务。
业务范围:
房间空调器、单元式空调机的性能、能效、安全检测
汽车空调器能效、安全检测
热泵热水器的性能、安全检测
低温热泵机组的性能、安全检测
冰箱、冷柜的性能、能效、安全检测
风机盘管的性能、能效、安全测试
两器产品的能效、安全测试
家电、汽车空调零部件的安全测试
同时开展多检测技术的研究,可按客户特殊方法进行测试
可依据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北美标准、欧洲标准、沙特标准
江森自控为中国第一高楼筑造“强心脏”
创新解决方案助力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中国首座斩获“双认证”的绿色超高层建筑
(上海,2017年4月19日)江森自控通过为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提供多种楼宇技术与解决方案,助其以高能效水平,成为中国首座同时斩获“LEED金牌认证”和“绿色三星建筑设计标识认证”的双认证绿色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于2008年正式破土动工,于2016年分步试运营,其在建设过程中总共采用了43项可持续节能技术。其中包括江森自控为上海中心大厦提供了10余台约克冷水机组和热泵机组、Metasys®楼宇管理系统以及管理冷热源系统的中央能源管理控制系统(CPMS)。
上海中心业主表示:”上海中心大厦是一个重要的地标项目,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在暖通空调系统与楼宇自控系统领域精通并专业的合作伙伴,江森自控完全符合我们的要求。不仅如此,江森自控还根据我们的特殊需求(如占地空间最小化),提供了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我们非常期待在后期的设备运营中,江森自控所提供的优质解决方案与项目成果达到前期设定目标要求。”
上海中心大厦以高能效水平成为中国首座双认证绿色超高层建筑
据介绍,江森自控为上海中心大厦量身定制的中央能源管理控制系统(CPMS),能够管理大楼中所有的冷热源系统设备,所占能耗占整个大楼的30%。这一系统可以根据当前工作量与运行情况进行复杂的实时运算来优化能源,从而提升建筑在运行中的能效。
在冷水机组和热泵机组配套方面,江森自控为上海中心大厦提供了9台约克YK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3台约克YK双工况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以及1台约克螺杆地源热泵机组,为上海中心大厦的冷热源系统实现了显著的节能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在高632米、内部建筑面积高达38万m2的上海中心大厦超高层实际投入运行后,大厦整体负荷及空调系统能耗值也将得到显著降低,这得益于江森自控旗下约克品牌YK离心式冷水机组在负荷效率上做的针对性设计,其不仅在满负荷运行状态下效率高,在非满负荷运行时效率更高。例如,冰蓄冷双工况离心机组在空调工况下,满负荷效率为0.747 kW/RT,部分负荷效率为0.629 kW/RT。
此外,江森自控还为上海中心大厦“贴心定制”了Metasys®楼宇管理系统,能够24h监控大厦内部环境,并向楼宇管理人员发送管理和维护楼宇系统所需的信息。用户可通过Metasys®管理众多子系统,包括变风量系统(VAV)、地暖系统、地下车库通风系统、消防安保管理系统等。
“我们非常高兴能参与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通过提供集中央能源管理系统、楼宇管理系统以及暖通空调于一身的解决方案,充分满足了上海中心大厦对于能效的高要求。江森自控为众多世界级的地标建筑提供节能解决方案,其中包括世界第一高楼迪拜哈利法塔、美国的帝国大厦和日本的阿倍野HARUKAS大厦等。我们期待着与国内更多的楼宇建设和管理者合作,打造绿色,智慧,宜居的办公和居住环境。”江森自控智慧建筑科技与解决方案业务中国区副总裁兼总经理陈润生先生表示。
上海中心大厦一改将公园在城市中水平铺展的方式,通过创新的室内空中花园设计,打造出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座高楼的垂直堆叠式聚合空间。同时其强调公共空间体验,通过在空中大堂中设置商店、参观等大都会必备设施,提供了全新的超高层建筑生活和工作体验。此外,上海中心大厦的锥形建筑轮廓和圆角设计不仅在外观上让人眼前一亮,还增强上海中心大厦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减少了24%的建筑风荷载。江森自控为上海中心大厦设计安装的“强心脏”,与其创新的设计相得益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