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讨论的太阳能主动式供暖工程项目位于西藏地区拉萨市,该项目自2002年竣工交付使用以来,建筑内温度一直达不到GB 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规定的18 ℃的要求,室内热舒适度不理想,而且能耗很高。本文介绍量化调试在该工程中的应用,以现场实测数据为依据,对系统故障进行诊断,并确定合理经济的优化运行方案。
1 太阳能供暖系统基本介绍
该供暖工程的热源形式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辅助电加热。供暖末端为热水低温辐射地板。建筑面积为5 880 m2,供暖面积为4 000 m2,房间功能为办公。
为提高建筑的室内空气品质,原设计设置了集中新风系统,采用新风换气机集中提供新风。该供暖循环系统供回水温度为45 ℃/40 ℃。供暖系统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供暖系统流程
经过现场实测发现:北向房间室内温度基本上都低于18 ℃,导致室内过冷;而南向房间的温度在午后往往接近甚至高于25 ℃,导致室内过热、干燥且浪费能源。
2 太阳能供暖系统量化调试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不仅取决于供暖热源、管路系统等硬件设施,而且还与控制系统运行策略紧密相关。因此,在对太阳能供暖系统进行量化调试时,需要分别针对硬件与软件控制系统进行调试。
2.1 硬件设施量化调试
根据该太阳能供暖系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针对下列硬件系统进行量化调试。
2.1.1 循环水系统量化调试
循环水系统将热源热量输送到房间。若循环水系统出现故障,则会直接导致热源热量无法正常输送到室内末端,造成室内供暖温度过低。现场实测数据表明该系统诸多房间温度过低。因此,量化调试时,首先对循环水流量进行测试,现场实测循环水流量仅为0.2 L/s,实际流量与设计要求严重不符。
经逐一排查,发现与系统循环泵配套的阀门存在堵塞情况。在排除该故障后,测得系统水流量为5 L/s,系统实测流量满足循环水系统设计要求。
循环水系统故障排除前测得系统的实际输出负荷为30~40 kW,仅为设计最大输出负荷的10%~15%;优化调试后,测得系统的最大实际输出负荷可达800 kW,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量化调试前后供暖系统的输出热量如图2,3所示。
图2 优化调试前供暖系统的输出热量
图3 优化调试后供暖系统的输出热
2.1.2 量化调试前后典型供暖房间实测温度对比
量化调试前几个典型房间温度如图4,5所示。调试前,该建筑供暖系统存在下列问题:
1)1层北向房间全天室内温度均低于16 ℃,5层北右房间全天室内温度也均低于16 ℃,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地板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
2)测试日内北向各房间的温度远低于南向房间,最大相差近10 ℃,说明该建筑的南北供暖环路失调情况非常严重。
3)南向房间的温度波动大(全天温度波动6~10 ℃左右),温度基本失控。
图4 优化调试前1层4个测试房间测试时段内的温度变化
图5 量化调试前5层4个测试房间测试时段内的温度变化
量化调试后典型房间温度如图6,7所示。从图6,7可以看出:
图6 优化调试后1层4个测试房间测试时段内的温度变化
图7 优化调试后5层4个测试房间测试时段内的温度变化
1)1层、5层各房间全天室内温度均保持在16 ℃以上,满足了规范要求的地板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
2)除房间温控器失灵的1层南左房间外,测试日内南、北向各房间的温度差值均保持在5 ℃以内,南北供暖环路失调情况基本上得到了解决。
3)南向房间的温度波动明显减弱,全天温度波动维持在5 ℃以内。
4)房间温控器失灵时,可引起南向房间午后过热,例如房间温控器失灵的1层南左房间,16:00甚至出现了30 ℃的高温,导致室内的热舒适性较差,且严重浪费能源。
2.2 运行控制策略优化
该工程采用的热源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辅助电加热。自动控制系统需要合理控制,该供暖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水箱储热、辅助热源加热及水系统循环4个主要环节,只有实施合理供暖控制系统策略,才能使系统各环节均处于最优化运行状态。
2.2.1 供暖系统各热源间的联合运行策略
为了测试该供暖系统各热源间的联合运行策略是否合理,选取11月26日的系统运行特性进行分析,该日空气源热泵及电辅助加热器的全天电流值见图8。从图8可见,该供暖系统各热源间的联合运行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在空气源热泵的实际出力未达到最大值时,电辅助加热器就处于开启状态(例如00:00—06:00),导致系统的能耗过大。
图8 11月26日空气源热泵及电辅助加热器的全天电流值
该供暖系统的控制策略应重新设置,优先启用太阳能集热系统,其次为空气源热泵,电辅助加热由于能耗最高,应尽量不开启。
2.2.2 供暖系统的供热量输出控制策略
根据图9的结果,该供暖系统的实际输出负荷与建筑负荷需求情况不一致。12:00—19:00,由于拉萨的太阳辐射值较大且室外温度较高(见图10),此时应为全天建筑负荷需求最小的时段,但从图9中可见,供暖系统的实际输出热量却为全天最大时段。因此导致了午后该建筑南向房间的温度严重超出规范规定值的情况。
图9 11月26日该系统的全天供暖负荷及COP
图10 11月26日室外逐时温度变化
同时,整个系统的COP值除12:00—19:00外,均小于1。说明该系统的能耗极高,完全未体现出该系统的节能性。
该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控制策略不合理,系统各环节远未达到最优化运行状态,应对系统供热量进行优化控制,使系统实际提供热量与建筑负荷相吻合。
2.2.3 太阳能集热系统控制策略
为了分析太阳能集热系统的工作状态,选取11月26日的集热系统运行特性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图11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图11 11月26日全天太阳能系统的供回水温度
1)1号、2号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夜晚及凌晨时,均存在集热系统的出水温度低于进水温度的情况。此时太阳能集热系统不但不能集热,还将蓄热水箱内的热量散失到大气中(特别是2号水箱,在23:00至次日10:00,将水箱中40 ℃左右的高温水在太阳能集热板中降温到10 ℃左右)。合理的控制策略为:上述情况发生时,应通过自控系统关闭太阳能集热循环水泵。
2)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有效集热时段(11:00—19:00)进出水温差约为40 ℃(温差过大),说明太阳能集热系统循环水泵的设计流量太小。
3)1号太阳能集热系统在有效集热时段(11:00—19:00)内的出水温度约为82 ℃(进水温度约为40 ℃)。此时的集热系统循环水温太高,存在汽化胀破太阳能集热管的风险。结合图8,发现此时空气源热泵仍在工作,持续加热水箱内的循环水,该控制方法非常不合理。
2.2.4 供暖系统供回水温度控制
供暖热水系统是一个封闭循环管路,具有大惯性、大延迟的特点。仅从末端用户侧进行测试分析,往往可能由于延迟发现不了温度失调的原因及受影响程度。因此,调试人员应从系统供回水温度角度进行测试,以找出造成建筑供热量与热负荷不匹配的原因。
该供热系统设计供回水温度为45 ℃/40 ℃,选取11月26日系统运行特性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图12的测试结果,供暖系统循环水温及蓄热水箱温度均低于设计值。其中:
图12 11月26日全天供暖系统循环水及蓄热水箱温度
1)供暖系统供水温度仅为32~42 ℃,且全天70%的时间低于35 ℃。由于实际供水温度远低于设计值(45 ℃),故在系统供水流量不变时,系统各房间的末端散热设备的散热量均会小于设计值,可导致部分时段房间的温度低于设计值。
2)供水温度较高的时段为12:00—18:00,但此时应为全天建筑负荷需求最小的时段,供水温度较高会导致下午南向房间温度过高。
3)2个蓄热水箱的温度维持在35~45 ℃,低于设计值(45 ℃)。水箱的水温在12:00后上升明显,可以达到45 ℃,因此水箱的容积不存在过大的情况(水箱过大导致水温上升缓慢)。
4)结合图8,该时段内空气源热泵与辅助电加热器基本处于高负荷状态,特别是07:00—12:00,空气源热泵与辅助电加热器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但是2个蓄热水箱的温度在00:00—12:00时段内,水温基本处于缓慢下降状态,因此应加强水箱的保温以及检修或者调大空气源热泵的实际出力,以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3 结论
经过太阳能供热系统优化调试,该供暖系统基本满足了用户的使用需求,达到了如下效果:
1)北向房间不热的情况得到了改善。1层、5层各房间全天室内温度均保持在16 ℃以上,满足了规范要求的地板辐射供暖室内设计温度的要求。
2)南北供暖环路失调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除房间温控器失灵的1层南左房间外,测试日内南、北向各房间的温度差值均保持在5 ℃以内。
3)控制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南向房间的温度波动明显减弱,各房间的温度达到设计值,且全天温度波动维持在5 ℃以内。
4)验证了太阳能控制运行策略的重要性,由于空气源热泵与辅助电加热控制策略不合理,造成系统能耗过高。
全文刊登于《暖通空调》2017年第1期
作者:
西南交通大学 王磊
成都栖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朱长鸣
【关注“暖通空调”】
1、微信号搜索“hvac1971”或“暖通空调”。
2、点击右上角按钮,选择“关注官方账号”。
关于《暖通空调》杂志
《暖通空调》创刊于1971年,是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最高奖项获奖期刊,入选2013年、2015年中国“百强科技期刊”,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提名奖。中国暖通空调行业唯一的中央级科技期刊。本刊以实用技术为主,兼具学术性和信息性,在行业中最具影响力,被誉为权威刊物,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发行量在国内同行业刊物中遥遥领先。
杂志订购
2017年《暖通空调》杂志(共12期) 240元(平邮)
点击左下角”微商城“,直接微信购买
邮局订阅代号2-758
评论列表